淬炼青春本色 不负伟大时代
做有理想、有作为、有韧劲的新时代青年
——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光红
(2025年9月10日)

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尊敬的陈俊龙教授、方辉教授、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首先,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48名本科生、288名专科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师长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承担本次军训任务的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女院,彩旗飘扬,改造后首次投入使用的田径场,到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欢迎你们成为女院大家庭中的一员,女院也将为你们提供全面发展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山东女子学院始建于1952年,几经更名、几度蝶变,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学校凝心聚力、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综合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是一必争、唯旗必夺”的奋斗姿态,汇聚起了全校上下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磅礴力量。学校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评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同类高校党建考核第一名,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精准培育单位,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大思政育人体系破题重构。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部运行机制,将学习全国“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校长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创设巾帼班、女足班,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贯穿同学们成长成才全过程。
二是坚持引育并举,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讲:“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继聘请方辉教授等6位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文科学院名誉院长后,上半年又聘请陈俊龙院士担任人工智能学院名誉院长。同时,学校高层次人才培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韩士元教授成功入选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学校积极为同学们搭建与本学科、本领域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现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28人次,博士化率突破40%。女子学院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得益于陈俊龙教授、方辉教授等一批顶尖专家对学校的指导、帮助,得益于全校师生戮力同心、追求卓越。今天恰逢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把鲜花敬献给陈俊龙教授、方辉教授和为学校发展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学科专业布局日臻完善。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标准实施学科振兴计划,构建“一体两翼”学科体系,增设健康养老和人工智能两个理工科学院,精准布局社会工作、教育、电子信息、数字经济“211”学位点。持续优化专业设置,今年新增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网络与新媒体、康复治疗学等9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适配度不断提高。
四是坚持育人为本,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学校主动识变、积极应变,构建“一核双驱”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分类培养;对教学范式、教育流程进行重塑再造,将人工智能模块嵌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场景应用;注重一流课程建设,今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经验被央视新闻1+1、光明日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五是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标志性成果实现新突破。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获批9项国家级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应用经济学科立项率达60%;到账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长,省级科研平台及省部级项目等关键指标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六是坚持高质量开放,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更高层次、更宽范围、更广领域为同学们提供了拓展国际视野、展示自我形象的广阔空间。与“双一流”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首批48名同学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其中3名同学名列本专业第1,2名同学名列第2。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84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上个月,6名师生前往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海外实习。
七是坚持创新引领,毕业生社会声誉日益彰显。学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今年,在“挑战杯”竞赛中首获特等奖,实现了获奖等次与数量的双重突破。考研率连年增长,毕业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实现了高质量充分就业。2006级数科学院校友时延鑫,毕业后返回家乡创办八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成为拥有200余名员工,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的企业;2016级校友陈璐、王妍深度参与了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的制作,为影片视觉表现力注入强劲动能。
八是坚持内涵发展,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提升。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全体师生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家园。学校历来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凝练形成了24字的新时代女院精神:“坚守目标、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追求卓越、众志成城、直抵彼岸”;凝聚了“在女院、知女院、爱女院、建女院”的广泛共识。
九是坚持全环境育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校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建成11、12号学生公寓,在建科创大楼南北楼,筹建13、14号学生公寓;改造提升了第一餐厅和运动场所;今年暑假又全面提升数智化校园建设水平,努力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73年风雨无阻,73年风雨兼程,一代代女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办学层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跨越,办学规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突破,办学质量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跃升。女院的加速度,需要在座的每一位新同学成为见证者、亲历者和贡献者。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我为同学们上的“开学第一课”,我给同学们提三点要求与希望:
一要厚植家国情怀,做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同学们要向共和国的创立者致敬。上周,我们共同见证了九三阅兵的庄严盛况。今日之中国,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曾经梦想并为之奋斗的共和国的模样,这是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要向共和国的建设者学习。“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张桂梅校长,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校长曾说:“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她扎根滇西贫困地区四十余载,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以病弱之躯托举起2000多名女孩的人生梦想。择一事、终一生,张校长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用生命之光点亮无数人生。
——同学们要做共和国事业的传承者。伟大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更需要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撑。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希望同学们铭记历史、致敬先辈,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真正成长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挺膺担当、续写荣光。
二要掌握过硬本领,做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同学们要潜心学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突飞猛进,颠覆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面对传统业态转型与新兴领域蓬勃兴起的时代浪潮,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抓住机遇、赢得未来。大学阶段,学习是你们的首要任务,必须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格局。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封英老师,2000年考入学校服装设计专业专科学习,她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发奋读书,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到北京大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的跨越。学成之后,回到母校从教。她既是你们的师姐、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学习的标杆!请同学们把鲜花和掌声献给她,也献给所有奋战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同学们要学以致用。在大学,除了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攻克学术难题还是应对现实挑战,都要培养结构化思维、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读好“有用之书”,在专业学习上向下扎根、汲取新知,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也要读好“无用之书”,在生活实践中博采众长、触类旁通,激发好奇心和创新欲,在发现解决问题中,锻炼过硬本领,增强实干能力。
——同学们要甘于奉献。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强国建设的使命。今天,越来越多的女院学子奔赴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在产业前沿、基层田野、国防一线挥洒青春与热血。承担本次军训任务的胡振远教官,也是你们的学长,曾在武警陕西省总队机动支队服役,他服从命令、反应迅速、作风顽强、无私奉献,荣获个人、集体三等功各一次。希望同学们学习胡振远的奉献精神,自觉将个人发展的小逻辑,融入祖国与人民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智慧与力量。
三要锤炼意志品质,做有韧劲的新时代青年
——要有服务社会的健康体魄。毛主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体育锻炼,年过七旬仍能“万里长江横渡”;清华大学早在1957年就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自律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能够锤炼人的意志品质,助力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希望同学们自觉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情,不让外卖占据饮食全部,不让熬夜成为生活常态,以充沛的体能、昂扬的精气神,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要有健全成熟的心智。要在激烈竞争中下好先手棋、站稳脚跟,对人的身心皆是考验。能否在面对困境时保持韧性、在压力下依然坦然,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攀多高。希望你们在面对人生不如意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新困境,遇变不慌,临危不乱。
——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会面临各种挫折和挑战。如何解决,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家要学会在逆境中淬炼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本色。学会正确看待烦恼和压力,不畏失败、不言放弃,妥善应对,在风吹雨打、千磨万击中练就真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希望同学们在女院这片沃土上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信你们,也祝福你们。
祝你们开学快乐,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