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4日,第十三届山东省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举行。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省55所学校的277支队伍参加。经过5个小时的激烈角逐,由2019级软件工程专业的王振东、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俊涛、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春考)专业的朱赟组成的“哆啦A梦的魔法口袋”参赛队荣获银奖,高校排名第16,领先同类院校,取得自参赛以来我校在ICPC程序设计竞赛中的最好成绩。2020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张艺颖、2021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校企)专业的黑乃骁和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胡吉利组成的“破晓”队获得铜奖,其余5支参赛队伍均荣获优胜奖。

ICPC(原称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于1970年发起组织,是一项通过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50多年的发展,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山东省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于每年5至6月份举行,在山东计算机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本次比赛是疫情以来的第一次现场赛,指导教师尹西杰教授、杨福强老师带领7支队伍参赛。赛事活动丰富,包含开幕式、热身赛、教练讨论会、正式比赛和闭幕式等环节,在闭幕式中激动人心的滚榜环节充分点燃了现场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学校与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在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学生训练与参赛方面大力投入与支持。ICPC竞赛是学校A类赛事,指导教师团队教师以ICPC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依托程序设计基础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以赛促学,以点带面。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ICPC竞赛与程序设计课程和算法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健全ICPC竞赛的科学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学生训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此次成绩表明我校在提升计算机相关学科人才素养方面成效显著、教学成果突出。学校将在创新教学及学科竞赛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支持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做出贡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要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