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传播“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发扬“尊老爱幼,青春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探索乡村健康养老新模式,7月上旬,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社会与法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队与学校省派第一书记对接,深入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开展“向阳为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服务队聚焦冉堌镇的老年状况,创新养老模式,通过入户调研、走访党员、康养活动和精神关爱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认识养老形势、掌握养老需求,融合管理学、社会学专业知识,发挥现代养老服务管理理念和技能。
中医理疗送健康,定格最美夕阳红
服务队以“向阳为老”为主题,结合老年人因生理功能退化引发的身体素质需求,围绕“非药物治疗”、“治未病”的理念,开展健康养生类专业知识宣讲,带练健康操、手指操、八段锦、缝制艾草香囊等中医养生系列活动,帮助长者放松精神,缓解疲劳。组织适合老年人学习体验的音乐疗法、书法带练、各类手工制作活动,鼓励长者积极参与文娱活动、维持社会互动、拓宽社会交际网络。

在冉堌中心敬老院,志愿者为老年人装扮“多巴胺”造型,并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与老人们共同感受活力状态的美好时刻。为老人准备了“共忆志愿情,期待再相逢”的晚会系列活动,用舞蹈和歌声传递着对老人的关心和敬意,陪老人们促膝谈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爱老、敬老、助老”理念,彰显青年的担当作为。

廉洁故事展家风,家国情怀共感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志愿者们从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出发,开展了“弘扬优良家风”文化宣讲系列活动,通过入户讲述优良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家庭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社会风气。 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志愿者组织乡村妇女干部共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并向当地村民介绍书籍内容,感悟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浓的家国情怀。

志愿者们还走进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稻香村企业,开展“锤炼初心使命,体悟红色文化”企业参观、红色研学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冉堌镇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对标先进中锤炼亲民爱民的高尚情怀、担当奉献的职业操守、不怕牺牲的革命品质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凝聚乡村振兴的建设力量。
安全知识进校园,寓教于乐幼同欢
为加强乡村儿童的美育教育,助力乡村小学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志愿者们走进小学、幼儿园校园开展防溺水、拒绝校园霸凌主题安全知识宣讲活动。志愿者介绍了预防溺水“六不一会”知识,利用仿真模型向同学们演示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步骤,并邀请同学体验心肺复苏的手法。在预防校园霸凌普法宣传活动中,以话剧形式帮助同学们了解并有效抵制身边的欺凌行为,直观地为同学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法治课。


采摘包装助农业,美丽乡村入画来
“向日葵”志愿者走进乡村,学农事、干农活、体验乡村生活。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志愿者学习了葡萄种植以及家畜饲养的相关知识,帮助村民进行种植园管理、采摘和葡萄产品包装,通过电商、直播等新型信息传播技术为村民设计开发了葡萄销售新渠道。结合冉堌镇的文化特色,发挥想象,运用绘画技巧描绘七彩乡村、农耕文化,助力当地村居环境的美化。

向日葵志愿服务队在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和认可,截止目前,菏泽市广播电视台、今日头条、齐鲁壹点等媒体宣传报道40余次。
一直以来,社会与法学院注重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实践目标,坚持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与乡村发展实际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养老社会工作服务,为老人、儿童、妇女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接下来学院将持续组织开展助老扶幼、科普宣讲、手工带练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形成一批专业结合度好、学生参与度高、群众获得感强的社会实践项目,增强社法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