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20日,健康养老学院“向阳为老”志愿服务队深耕校地共建,先后赴济宁市泗水县西仲都村、济南市长清区紫薇路社区、耕读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实际需求,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精准服务,用青春力量传递关爱与温暖,用青春行动书写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一、专业服务落地生根,织密老年关怀网络
“姑娘,这‘拍八虚’真管用,拍完整个人都轻快了!”西仲都村的李爷爷跟着志愿者比划着动作。
针对农村老人颈肩酸痛、睡眠不佳等问题,服务队将“拍八虚”“耳穴压豆”等中医疗法转化为“手把手教学”,自制穴位图卡片,用“拍胳膊缝能缓解咳嗽”等通俗语言讲解,累计服务87位老人,帮助长者们形成“早晚拍揉”的养生习惯。同步开展的健康科普讲座和助餐照料等暖心举措,构建起从健康养护到生活帮扶的关怀网络,让专业服务渗透日常生活。
针对当前社区老年群体在健康养护、情感陪伴、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团队发挥专业所长创新打造“五化融合”服务模式,开展认知防护、中医康养、心理关怀等30余项特色活动,累计服务300余人次,把专业养老服务变成老人们摸得着、学得会的日常,以青春力量传递关怀,也在实践中践行着青年担当。

二、童心守护双向奔赴,让梦想在陪伴中绽放
聚焦西仲都村儿童在情绪疏导、安全防护、未来规划等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团队以“童心向阳・成长护航”为主题,精心设计了情绪认知、防溺水课堂、手工创意、书法体验、职业规划等9项特色活动。“老师,我画的房子会飞,能带着奶奶去北京!”9岁的小雨举着粘土贴画,眼里闪着光。
活动现场,情绪认知课用“开心是向日葵,生气是炸毛猫”的比喻帮孩子识别情绪,孩子们画出“我的情绪小怪兽”,主动说出“害怕爸妈外出打工”的心里话。其中,人生规划讲座回应着孩子们对未来的迷茫,队员用AI技术为孩子们生成职业画像,10岁的小宇看到自己穿警服的画像时敬礼立志:“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队员们顺势讲述警察故事,帮孩子们点亮职业梦想,志愿者在守护童心的同时收获了成长的力量,孩子们在陪伴中绽放出更灿烂的笑容。

三、校地协同育硕果,服务模式显成效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校地共建为纽带,实现了专业资源与乡村、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队员们不仅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本领,为“一老一小”送去了温暖服务,更在与老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完成了成长蜕变。
团队的付出得到了紫薇路社区和圣水峪镇人民政府的一致认可,活动结束后,与紫薇路社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正式揭牌,仪式上社区领导为团队成员颁发了“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从“暑期限定”到“常态共建”,以阵地建设拓延了服务深度。同时,这份认可还化作了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团队服务成效的肯定,这些感谢信,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见证,更是团队继续前行的动力。未来,团队将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专业服务扎根基层,让青春力量在志愿服务中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