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当老师的时候,我正在读研。
因为读的是艺术院校的缘故,每年秋天,总会有熟人找上门来,拜托辅导自家小孩或亲戚的小孩学习专业课,以备来年春天的艺术生专业考试。因为我自己也曾这样高考过,知道个中艰辛,也知道期冀之苦。所以,我对我的“学生”,严厉到作业通常是正常量的两倍,然后我逐字逐句地改,带他们比对他们的语言和我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及格线是80分,若无认真思考,直接驳回重写——有脑袋灵光的小男孩,背后偷偷叫我“老巫婆”。
可是,也有那么个长得很好看、个性很羞涩的男孩子,后来我在博客里记录他:他腼腆而认真地写每一篇我布置的作业,虽然作文底子并不好,总是被我骂,可他还是很快乐地写。我记得,每次给他点评作业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看着我,稍微有点脸红。
直到某一天,因为考试日益逼近而他甚至没有完成作业,我生气了,送走所有学生后我关上门狠狠批评了他!然后,他哭了。
那么干净、漂亮的男孩子,他的眼泪落下来,我都看呆了。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单纯得好像透明一样的男孩子哭。
他边哭边给我讲述自己的愿望,他说:老师,我每天都很想写好,可是越想写好就越不知道怎么写……其实我就是想只要能写好了,我就可以开口请你吃一次肯德基……我请你……
我慢慢、慢慢瞪大眼,到我觉得已经能消化这份惊讶和感动的时候,我伸手递给他一张面巾纸。他擦干眼泪转身回家补作业,他不知道我在他身后微笑——那大约就是身为一个老师的幸福吧?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KFC是这样温暖的食物。
后来,他终于达到了我的标准,我请他吃了一顿肯德基。再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恰好和背后偷偷叫我“老巫婆”的男孩子同班。再再后来,他们叫我“老大”,带新交的女朋友给我看。再再再后来,我帮他们思考题目,助他们考研究生……明年,曾经的小男孩要做爸爸了,他早就不叫我“老师”,而是留言:“姐,等我请你和姐夫来喝满月酒。”
有些情谊,无关道德,只在人心。
(二)
第二次当老师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整六年。
因为六年里始终没有放弃写作和出版研究,所以离开象牙塔那么久,难得还有机会被邀回母校做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我和喜欢出版产业的孩子们一起,谈谈写作,编编书。
到这时,我已经很忙碌了——白天做公务员写公文,晚上做妈妈照顾孩子。周一到周五陀螺一样疲于奔命,却很少告诉别人,每周六下午,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我可以回到大学校园里那间小小的工作室内,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和我的学生们一起一边喝下午茶,一边头脑风暴、教学相长。
对我而言,到这时早就找不到“老师”的感觉,倒更愿意把这场相遇理解成一次团队合作——我们因为一个又一个出版项目而连接在一起,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也做相关业务实践,我展开给他们一个外面的世界,他们告诉我“年轻”到底有怎样的喜好。
直到2014年8月,我赴上海参加国际书展,带去两个学生观摩学习。过程中,我忙前忙后完全无暇顾及他们,他们却二话没说就配合出版社开始有条不紊的工作——辅助签售、现场拍摄、外联服务……午间,和“掌阅书城”的负责人共餐,对方客气地递过名片,开学才读大三的男孩子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名片,我还没毕业”。
后来,他们悄悄告诉我:那天,他们激动极了。因为没想到曾经只能仰望的作家们就在自己身边,签售后笑着向他们致谢;书本上学了那么多摄影常识,人声鼎沸的现场才知道要把活动信息拍完整是多么费劲的一件事;第一次被人当做职场人而不仅仅是学生,一张小小名片背后是肯定与尊重……
他们说:这两年虽然一周只能上一次课,但是明确了一个目标,开始知道自己就想做这行,并因此开始留心积累,挺好的,真挺好的。
说这话的时候,我们一人一瓶喜力,在古镇西塘的夜色中把酒闲谈。他们也不叫我“老师”,而是喜欢叫“师姐”。他们会笑着催:“师姐师姐,生日快乐!中午请吃个饭吧!”我看看时钟——深夜12点,第一声关于生日的祝福,以戏谑的方式,亲近和暖。
其实,是我要谢谢你们啊——因为,是你们让我知道,所有忙碌的坚守,都有价值。
(三)
然后,就是今天了。
2014年的这个秋天,当我放弃省直机关按部就班的一切,来到这个校园,从头开始……我所有的勇气,终于在看见你们的瞬间,有了落脚的地方。
我站在讲台上,看陌生的你们——年轻的脸庞,好奇的表情,一边听课一边或惊讶或欢笑。我注视着你们看向我的目光,忍不住想,十几年前,我就是这样的吗?我也曾经那么年轻,对未来满怀憧憬。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好,充满机遇也处处挑战,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你们怀着一颗向善的心,以永不放弃的倔强,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我在努力,以讲解的方式,复现课本里的框架,描绘课本外的世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你们抬起的头,信任聆听的姿态,让我知道传道授业解惑的意义——只要你们愿意听,极少有哪个老师,在这样迫切的目光面前,会不愿意分享。
而我最大的幸运,大约就是,在这个秋天,与你们相识。因为是从这一刻开始,我明了于自己要走的路:并不容易,但定要勉力一试。
时光深处,幸而,认识了你、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