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将影响一个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以及价值选择,大学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承担这项重要任务的就非大学教师莫属,尤其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来看,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变得日益多元与复杂,可以说是社会发展需要向大学教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大学教师如何应对挑战,立足本职工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时期的大学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复杂命题。而就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一名大学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树立一种信仰,使学生能够对某种主流价值产生坚定不移的信赖,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名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学生。
当今大学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未来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与迷茫,如果不能加以正视并且以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则有可能导致我们教育事业的失败。而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自身对世界有一个明确而又坚定的正确认识。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价值观,自身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振聋发聩地提出少年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意义,而事实上,这也是对少年的教育者提出的重要要求。我始终认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在学生背后充当一名鞭策者,还应该成为一名带头者。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与其空洞说教不如遇事躬亲,更有说服力也更能使学生看到希望。往往大学教师会告诫学生认真听课、多多读书、多多思考。而扪心自问,有多少大学教师又能够做到这一点?许多教师所讲授知识与社会发展实际严重脱轨,甚至拿十年前的老旧知识在课堂上不断演绎,这就是典型的不思进取。试想,为师者若此,何况为学者乎?高校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的理念,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紧密联系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而不断改正。《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日新者,日进”。此言之义便在于此。
我经常提醒学生要多读书,多思考。而每当想到如果自己不能做到这一点,便是对于学生的欺骗,是为师者的虚伪。每思及此,惶恐不安,于是便会强打精神埋头苦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接触到很多不曾接触到的知识与真理,一种不断求索刻苦专研的满足感便会支持着我一直不断学习。在课堂上我会将自己的学习与思考的心得分享给学生,在给学生进行阐释的过程中我也对于自己以前所学知识有了心得理解与体悟,便更能体会到教学相长之真义,更感叹于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之重要。
现在我每天坚持将自己所学的点滴知识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看到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在不断学习,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仰。我相信这是教育应该具备的基础,而对于一名高校教师而言也更是最为重要的师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