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深入贯彻学校“211”学科发展规划,立足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以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课、证、赛、研、创、服”六位一体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在推进产教研融合走深走实中推动学院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一、发挥传媒优势,与行业、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传媒学院充分利用其学科专业优势,持续深化与省内广电、传媒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与业务合作。
(一)与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学科专业共建
学院与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山东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行业协会等开展共建,举办戏剧与影视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业内领导、专家、学者研讨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规划,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方案。
学院与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连续两年举办戏剧与影视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来自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十余家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等就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硕士点申报、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展开研讨交流,共商产教研融合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二)与省内央企开展战略合作
2024年7月,学院成功促成山东女子学院与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促进广电网络走进高校校园,加快学校重点学科数字化、智能化改革;同时以双方联合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契机,助力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升级,实现校企人才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更上新台阶。
通过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传媒学院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着眼“十五五”规划,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研融合发展,开创传媒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发展新局面。
二、聚焦网络视听行业,以横向课题赋能地方发展
学院以山东女子学院影视传媒中心为依托,以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为两翼,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指示精神,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发展规划,以微短剧横向课题项目赋能地方文旅、网络视听产业发展。
(一)首部网络微短剧项目签约并成功上线
网络微短剧《嗨起来吧!职场小白》,创新校地、校企合作形式,服务乐陵地方文旅、经济发展。项目签约经费20万元,实现了传媒赋能、产学研用协同的综合效益。2024年,该剧已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播放,累计观看人次达到5万+,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山东教育新闻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二)产教研融合项目提升了师生的专业能力
项目合作过程中,学院6名教师以策划、编剧、监制、导演、制片主任等身份参与联合创作,10余名学生以摄像、群众演员、后期制作身份参与项目制作。该项目既发挥了传媒学院“双师型”师资团队的专业技能,又为学生创造了专业实习实训、业务能力提升的实践机会。
通过开展微短剧联合制作横向课题项目,传媒学院进一步锤炼了师资团队的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专业、投身行业、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做好有组织教学,精准服务我省重点产业
近年来,传媒学院充分发挥课、证、赛、研、创、服“六位一体”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特色,激活“传媒+”赋能地方内在优势,《纪录片创作》《短片创作》成功立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短片创作》获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学院每学期有组织的安排十门左右课程,组成传媒学院社会服务课程矩阵,精准对接服务我省地方文旅、文化产业,实现校地、校企协同发展。
(一)精准对接服务乐陵地文旅产业发展
《纪录片创作》《新媒体创新实务》等独立实验课走进乐陵,服务当地文旅发展。2024年,《纪录片创作》课程网络视听作品《一叶千年》上线人民网,获广泛报道,乐陵市委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2025年,传媒学院与乐陵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合作,联合制作廉政主题网络视听作品。
(二)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学院积极响学校要求,开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服务沿黄流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富成果。
1.课程建设。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纪录片创作》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融入课程实践,师生深入沿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以纪录片创作讲述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获省委宣传部领导肯定性表扬。学院3门课程获山东省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2.高层次人才培育。近年来,传媒学院教师在高层次人才培育申报中取得突破。5人次获省级人才称号,有力支撑学院服务宣传、阐释黄河文化、传播齐鲁文化的专项工作。
3.专家服务。学院依托高水平师资队伍,组建沿黄乡村振兴教师服务团队,先后深入泗水、莒南、利津、滨州、东营、乐陵、长清等地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调研、咨询服务活动,签约立项黄河临港文化建设横向课题,到账经费20万元。
4.主题展示。学院连续以“讲好黄河故事 传承齐鲁文化”为主题,举办“她视域”实践教学成果展,展出优秀学生作品100余部、创意设计90余个,在大众网、齐鲁壹点、山东教育新闻等省内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获得行业主管部门、师生一致好评。
5.以赛促学。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赛事活动,
获山东省第六届“讲好山东故事--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摄影暨短视频征集大赛三等奖3项,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学生短视频作品《黄河的温度》获2023年“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山东赛区二等奖;学生网络视听融媒体作品《走出黄河滩的女人们》线上点击率近5万。经过持续努力,传媒学院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各类大学生赛事累计获奖90余项。
(三)推进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
传媒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三
年来通过不断努力,取得预期成果,建成省级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文化产业合作实体1个,建设应用型数字传媒人才培养基地1个,完成省级智库成果5项,立项横向课题19项,到账经费431万元。
2025年,传媒学院依托山东女子学院影视传媒中心,创新产教研融合、社会服务模式方法。签约网络微短剧《探案长相思女主》横向课题项目1项,到账经费2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拍摄制作中;中心承接乐陵市纪委与学校纪委联合推进的廉政主题网络视听作品《清风巷》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传媒学院将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特色课程建设,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传媒类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日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创新课、证、赛、研、创、服“六位一体”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对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我省重点产业,将社会服务融入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实现产教研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贯通,不断探索“传媒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传媒学院产教研融合发展、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