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 推进学院健康快速发...



院部负责人访谈(六)

2022-07-18 13:56:51   来源:    浏览:

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 推进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与法学院党委书记 杨洋

 

学校第四届“双代会”顺利闭幕了,通过认真听取郭翠芬书记讲话和盛国军院长的工作报告,对学校的“十四五”规划也进行认真的学习,既让我们每一个女院人感到振奋人心,又让我们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十四五”期间,将是学校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时期,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起点上求跨越,这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社会与法学院党委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把牢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彻学院的发展理念和育人理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政产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在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中不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彻“融入中心抓党建”工作理念,坚持“党建+”品牌建设与学院发展战略相结合,推进学院向高质量强特色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党建+”制度建设

一个学院制度建设和完善的程度决定了学院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愿景。学院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强化上级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内部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完善学院决策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建构起较为完备的党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社会、思政教育、安全稳定、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为推进办学治院现代化水平和提升学院的治理能力提供遵循和保障。首先,完善管理机制体系。探索“岗位职责+目标管理”的管理机制,搭建“权责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型、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培养思想品德优、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实、礼仪素养好、社会服务强、国际视野广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其次,健全规划考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学习,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及对学校和学院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战略任务的认同感,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推动规划落实。强化考核监督,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制度和学院奖励性绩效评审,积极寻求和吸收社会力量合作办学,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增加收入,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采取对应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 “党建+”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在“十四五”时期提出了“1+3+N”的特色发展模式和教育体系,作为社会与法学院也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融合发展,做强健康养老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学院党委将把学科专业建设与党建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和学科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个党支部建在各个学科专业上的优势,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思想保障。紧密结合行业和区域需求,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方向,加强专业交叉融合,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对接健康养老产业,着力打造以“健康养老+”为核心的专业群发展战略,推进“社会工作+养老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产业专业群建设,聚焦新文科建设,探索推进“社会工作+管理学+医学+法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党建+”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学院将认真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应用科研能力全面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服务社会创新模式,突出专业特色优势,打造健康养老研究和服务品牌,为健康中国助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培养健康养老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健康养老产业学院建设落地为抓手,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积极参与到健康养老战略、乡村振兴、民法典普及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工程,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产出高水平对策建议。同时,通过与社区等机构开展党建活动,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十三五”的画卷,已经在砥砺前行中收卷;“十四五”的华章,正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社会与法学院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将一如既往地促进和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一如既往地抓好党建工作,一如既往地夯实教学科研,一如既往地服务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推动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社会与法学院“十四五”发展展望

社会与法学院院长 闫小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新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7月,学校召开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党委副书记、院长盛国军作题为《改革创新 开创未来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女子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及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女子大学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令人振奋。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特色突出,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社会与法学院将聚焦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和特色发展方案,以“推进性别平等、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法治效能、促进健康养老”为使命,落实“仁爱、崇法、省躬、笃行”院训,推动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百年女大愿景同心奋进、砥砺前行。

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学科专业布局

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重要因素,加强特色办学,以特求强。回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要求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计划,满足学校特色发展需要,社会与法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健康养老专业群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专业建设,开办女性学本科专业,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十四五“期间,开展学科专业特色品牌打造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养老服务管理、女性学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知识产权专业建设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社会与法学院将把牢人才培养方向,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博爱行宜、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思想品德优、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实、礼仪素养好、社会服务强、国际视野广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推进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把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融为一体。

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创新服务能力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探索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协同创新,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实施师资队伍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紧跟新文科发展前沿,瞄准学科发展趋势,突出性别与养老问题研究特色,打造老龄社会问题、老龄社会服务、老龄社会治理、健康养老知识产权保护4个研究团队,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术名片、研究人才。

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应用型人才“三融三通”培养工程,“三融”即第一二课堂相融合、政产学研相融合、学科专业相融合;“三通”指通晓个人、通晓专业、通晓社会,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学院建设,深化政、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实施“133”社会服务模式,即以学院为主体,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从服务站设立、行业标准制定、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增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开拓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开放合作局面

坚持开放共享与合作共赢,营造发展新格局。一方面通过教师访学、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方式加强与国内高校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适应全球化趋势要求,不断强化国际意识,拓宽国际视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多种方式引进具有海外教育经历的优秀教师,聘请高水平外籍教师作为学校全职教师和客座教授,选拔骨干教师赴国(境)外留学或访学研修。推进与德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深化党建引领为“十四五”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潘建勋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十四五”发展中,彰显党建引领作用,是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的关键。学院党委要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学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学院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

一、加强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工作是学校党组织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指示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的各个环节。学院党委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安排,履行学院党委主体责任,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2.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党委实施方案,让“顶层设计”先行,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3.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增强学院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养。

5.指导基层党组织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推动党员教师职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防止“四风”反弹,推动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及学生社团的领导,增强群团活动的政治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力营造“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院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工作,按照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推动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1.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夯实三全育人实效,健全育人体系;以五育并举为支撑,强化思想引领,落实学风建设,积极参与体育课改革,加强文化和美育熏陶,促进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进一步树立“大思政”理念,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鲜亮的底色浸润在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针对教室、实验室、宿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论坛讲座、网络社交平台等,合理配置思政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3.强化师德建设,树立爱岗敬业思想,细化师德考核标准,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升教师思政工作能力。

4.加强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网上党支部或线上思政等方式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服务,“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于细微处传递正能量,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5.以创新活动载体为切入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线上线下联动,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深入融合,增强育人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提高育人实效。

三、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学院党建创新品牌

学院党委坚持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聚焦“旗帜鲜明跟党走、使命在肩报家国、服务乡镇谋创新”的事业发展目标,持续打造新工科战略“数科路线图”继续实施“三风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风、研风、学风、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学院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通过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成果,努力使学院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实施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头雁高飞、群雁齐飞”格局,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2.学院党委要牢牢把握学科建设这一生命线,发挥“党建+”优势,全面推进“科研强院、人才兴院”,锁定目标,直面难题,打造博士论坛,星空计划,雏鹰培育计划为主体的科研活动平台,形成浓厚学术氛围,实现以师资强化带动专业提升,以科研培育反哺学科发展.

3.学院党委要进一步丰富“党建+”育人内涵,形成行之有效的“成才激励体系”。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院文化,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激发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提升主动成长成才的意识和积极性。围绕学生党支部党建突破项目建设,打造“过硬学生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掌握本领、争做有志有为青年,丰富学院“工科教育”的鲜明特色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浓厚氛围。

 

突出重点 深挖内涵“十四五”再上新台阶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 孙洪峰

 

通过深入学习郭翠芬书记讲话和盛国军院长的报告,对学校“十三五”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对学校“十四五”规划感到鼓舞,同时也感受到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十四五”时期,是学校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共识,团结全院师生苦干实干加油干,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学院分党委要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学院建设,突出重点 深挖内涵,争取“十四五”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在发挥党的引领保障作用上见实效

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建对事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的各个环节。学院党委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安排,履行学院党委主体责任,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2.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党委实施方案,让“顶层设计”先行,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3.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委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增强学院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养。

5.指导基层党组织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推动党员教师职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防止“四风”反弹,推动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及学生社团的领导,增强群团活动的政治性和实效性。

二、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统筹建设大数据专业集群

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工信部编制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正式成为塑造我国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山东省政府公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提出把济南、青岛建为全国性社会化大数据中心;支持浪潮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济南、青岛集中布局社会化区域大数据中心;重点推进地理信息、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经济统计、资格资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因此,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按照国家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集成,组建“大数据专业群”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优势特色学科相互关联、相互支撑,聚焦大数据与学前教育、农业品牌、医养健康、婚姻家庭、养老服务、性别研究等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研究,形成新兴应用型专业。

1.申报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打造大数据专业集群。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基础,结合行业实际,打造数据链前端(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共享),以数据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基础,打造数据链中端(核心算法与技术-数据建模、计算、理解、挖掘),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基础打造数据链末端(数据工程、智能决策、数据可视化),以此形成完整链条的大数据专业集群的逻辑脉络图,推动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强化学科特色发展着力打造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品牌。

2.聚焦学科重点突破,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核心,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学科基本达到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条件。

3.持续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积极申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专业认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量保障有效度以及结果满意度。

三、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完善五育融合育人机制,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1.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成果,努力使学院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实施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师德建设,树立爱岗敬业思想,细化师德考核标准,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升教师思政工作能力。

2.加强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网上党支部或线上思政等方式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服务,“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于细微处传递正能量,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3.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探索实验班建设,以点带面,积极构建“头雁高飞、群雁齐飞”格局,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质量。

4.以创新活动载体为切入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线上线下联动,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深入融合,增强育人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提高育人实效。

四、推进科研创新,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两手抓、两手硬

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既要在学术上瞄准科学前沿,更要在服务上结合区域实际,脚踏实地,应用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两手抓、两手硬。

1.全面推进“科研强院、人才兴院”,锁定目标,直面难题,打造博士论坛,星空计划,雏鹰培育计划为主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科研活动平台,形成浓厚学术氛围,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以师资强化带动专业提升,以科研培育反哺学科发展.

2.加强高水平项目与成果培育。继续实施“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计划”,探索“揭榜式”“招标式”项目申报,提高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培育精准度。加大高质量成果培育力度,加速产出代表性科研成果。

3.全面提高科研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商务产业学院和数字创意产业学院。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二级学院共建健康养老协同创新中心。与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和机构。推动应用型研究项目建设,加大特色研究的支持力度,培育高端智库、技术服务等实践成果,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奋进“十四五”,创新创业创品牌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李厚忠

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于2017年底,本着“为女大学生创业铺就圆梦之路,以创业精神带动优质就业”的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和女大学生特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完善工作制度、落实保障机制,以建设校内外创业基地为核心,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项目孵化、创业咨询服务、学术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力有效开展,经过3年时间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三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近300人;校内外创业导师50余人;大学生创业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省级众创空间;共建京东电商实训创业孵化平台和全球贸易通跨境电商平台,孵化创业项目130余项;联合省妇联,共同开展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培训,服务女性创新创业。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瓶颈,如部分师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创业启动资金缺乏;创业场所不足;创业成效较低等问题。7月学校双代会胜利召开,聆听了郭书记讲话和盛院长工作报告,研读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更加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十四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主题为“奋进十四五,创新创业创品牌”。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贯彻国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重点、协同育人的原则和“创新、创业、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和办学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积极主动联系省妇联,做好全省妇女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推动学生自主创业和高质量就业。

(二)主要目标

坚定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坚持以“女子创业”为核心和抓手,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创业集成,品牌发展战略,坚持特色办学,开门办学、高质量办学,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女子创业大学。以2021年为建设起点,计划经过5年建设,到2025年发展成为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50余人,相关专业2-3个,学院在校生500余人规模,孵化创业项目200余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创业示范基地。

二、奋进“十四五”战略举措

(一)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引领与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推进学院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提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学院党总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团结带领全院师生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人才培养

1.创新创业专业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科学发展,努力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专门人才。十四五期间,力争成功申报创业管理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具备洞见与创新能力、商业模式设计与实践能力、创业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创业型人才。使我校的创新创业专业建设在全省地方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2.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完善“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训练营”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力争各专业均开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1-2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力争出版1套具有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的创新创业教材,建设1-2门创新创业类省级一流课程。

(三)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及时发布创新创业信息,做好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过程进行指导、一站式服务。多渠道统筹创业资金。一是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创新创业项目基金;二是鼓励校友、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多种形式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2.创新创业大赛

组织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学院将配合各院部,做好组织、协调、管理、服务、辅导、培训等系列工作,力争取得优秀成绩;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能落地经营项目优先进入创业基地。

3.创业基地建设

加强与各类孵化器合作,搭建项目团队与投资机构对接的桥梁,加强对项目的后续指导工作,促进项目成果孵化落地,到2025年创业项目达到50家左右,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4.建立大学生创业数据库

创建创业数据库,对在校生、毕业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反馈,对创业质量进行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改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范围内聘请30名左右具有创业教育师资证书、具有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经验的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投资人等20人左右作为校外导师。到2025年建设一支50人左右规模,专兼结合、素质全面、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五)积极服务社会

1.开展女性创新创业培训

充分发挥山东女子创业大学的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对接山东省妇联相关部门,在企业运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妇女创业进行培训与技能指导,促进就业、助力脱贫。

2.打造“巾帼”创新创业品牌

借助山东女子创业大学优势,加大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力,开发设计女性创业产品,打造女性创业品牌;吸引知名女企业家、女职业经理人给予支持、帮助,设立创业基金;成立巾帼创业公司,建设巾帼创业孵化园,全面提升创业水平,打造“巾帼”创新创业品牌,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创新创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陈涛

 

本次“双代会”是我校全体师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郭翠芬书记的讲话和盛国军院长的工作报告务实求真,目标清晰,既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学校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又展望了“十四五”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是我们建设“百年女大”的运筹期,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倍感振奋。这五年,我们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女子大学的方向,围绕服务老年、儿童、女性基本完成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达到了新高度。“十四五”是我们乘胜前进的奋进期,“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坤德女大、行知女大、优雅女大、绿色女大、幸福女大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不变,不折腾,不懈怠,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同时,又提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鼓舞人心和士气!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能否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党的领导是关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下面,我从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方面进行如下思考。

一要持续做好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作为高校而言,如果党建与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等内容“各自为政”,那么党建和业务工作就会成为“两张皮”,党建就会陷入弱化、虚化。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既是党建任务,又是业务需要。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就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中心工作,以中心工作促进党的政治建设,让党建和中心工作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实现党建和业务双促进、双提升。一是对标党委的中心工作干。紧盯党委中心工作大局,党委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党员就跟进到哪里,始终坚定做到对中心工作把握得准、融入得深、跟进得及时,做到时时事事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同心同力、同轴运转。二是优化支部设置,配强队伍,确保党的最基层组织与业务部门一体化,这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前提条件。三是激活“党建+”的生命力。“党建+”是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模式。我们说要围绕中心抓党建。中心是什么?我们的中心就是校(院)的发展,就是教学、科研、学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我们的工作要贴近师生所思所想所盼,具体来讲,就是要围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做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服务保障。如果只是搞一些空洞的理论和说教,群众会觉得你只会耍嘴皮子;如果你是实实在在帮助他,帮他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他,他就会感觉到党的工作很实、很温暖,会感觉到党的工作者是亲人。所以,党建工作一定要与行政工作、学术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工作融为一体,结合实事做工作,才能彰显党建工作的力量。

二要进一步抓实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坚持把提升“决策力、执行力、控制力”作为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始终保持反腐败和反“四风”的高压态势,坚决同“为官不为、为官慢为”等行为做斗争,层层传递压力,保障工作落实,真正将作风建设严到底、严到位、严到关键,做到该为必为、敢做敢为、善做善成,大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要凝心聚力抓落实。首先要把攻坚项目抓在手上,把党政工作要点部署的任务抓起来,保质保量完成好各项重点任务。要统筹全年工作任务,认真梳理每一项工作开展情况,弄清楚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开展,哪些还没开始,做到统筹协调、综合发力、全面盘点、不留空白。家义书记说“干事如同赛跑,不看起跑看撞线”,要用结果来检验。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从讲政治的高度来重视和抓好工作。讲政治不是空话,是通过抓工作落实来体现的,抓好工作落实就是讲政治。

我校“十四五”将是非同寻常的综合改革深化期、办学实力飞速提升的超越期,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女性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女子大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王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