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女子学院!



走进四代人的童年,感受时代变迁——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举办“我的童年”教授下午茶活动

2021-06-22 11:54:18   来源: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浏览:

6月18日下午,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百年接力,强国有我”教授下午茶活动继续开讲,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60后”教授刘中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同为“60后”教授的潘建勋,学院院长、“70后”教授孙洪峰,“80后”副教授庞胜楠以及“90后”辅导员郭晓东,接力讲述各自的童年故事,使“00后”青年学子从不同年代的童年记忆中,感悟时代变迁。

“我们那时候吃烤地瓜,是放学后从地里挖,然后放到摊煎饼炉子下的炉灰里自己烤的。”成长于矿区的刘中文教授讲起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放学后去找落花生、去小河里捞鱼、夏天去粘知了……。刘中文教授还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中学时一次数学竞赛满分、跳级读高中的故事,戴大红花上台接受表彰的经历让自己培养出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是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缩影。作为出生于胶东农村的潘建勋教授,坦诚自己“几乎是在散养中长大”。“我没上过‘育红班’,72年春节后直接上的小学,课桌是石板、用的是石笔,第一堂课学了五个字——‘毛主席万岁’。那时候学习是次要的,劳动是主要的,放学后就是干活割草挖菜,经常停课去刨地瓜、摘棉花、捡花生等。”无论是成长于矿区还是农村,“60后”的童年大都是从劳动中度过。

“70后”孙洪峰教授从儿时对过年的热切期盼聊起,大年初一拜完年后赶紧去院子里找没放完的鞭炮,为自己的烟火枪准备火药。“70后”的童年从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打麻雀、带着狗撵刺猬等活动中收获了快乐,从两分钱买根冰棍儿、五分钱买杯瓜子中收获了满足。“80后”庞胜楠副教授则从扬麦子、烤蚂蚱讲起,回忆去村里唯一一家有彩电的小伙伴家里看春晚的经历,她感叹“自从家里搬到楼房后,童年就没了”。她还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以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一书,阐明对于网络时代的孩子来说,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90后”辅导员代表郭晓东则讲述了儿时“六一”的节目表演,尽管很多娱乐也是来自田间地头,但网吧、肯德基等也已悄然走近;“00后”学生代表的讲述则展现出更丰富、更自由、更网络的童年,手机、平板已不再稀缺,尽管会有兴趣班、补习班的烦恼,但海量的信息使孩子们越来越早“成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讲述过程中,每一位讲述者都在最后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而“00后”是真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的一代,希望大家能抓住机遇,拓宽视野,努力学习知识,潜心锤炼本领。

从四代人接力讲述的童年故事中,我们感受到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孩子们度过童年的方式,愈发多元、丰富、高科技,物质生活、精神面貌也在不断丰富、变化。而这其中,党和政府对儿童事业发展倾注的关怀没有变化。参与的青年学生表示,“对比回忆自己的童年,要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成长环境,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新的一代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循着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行。”

供稿人:郭晓东 供稿单位审核人:郑全蕾 责任编辑:吕锡亮